(本网讯) 3月28日,新疆哈巴河县迎来产业发展里程碑——由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名誉院长龚巧玉院士领衔的“北园春水产龚巧玉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这一集“政府赋能+企业主体+院士领衔”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落地,标志着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产业迈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揭牌仪式上,龚巧玉院士强调,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中国西部地区生态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她表示:“我们将以国际前沿技术为支撑,聚焦冷水鱼种质资源保护、生态养殖技术创新及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边疆特色产业转型标杆。”据悉,中心将重点突破额河野生冷水鱼驯化、全人工繁育体系构建、冷链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助力哈巴河县冷水鱼产业链向科技化、品牌化跃升。
作为协同创新的实施主体,哈巴河县北园春水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覆盖超1万亩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形成“保种—孵化—养殖—加工—冷链—电商”全产业链闭环。公司总经理沈云章介绍,依托院士团队技术加持,企业成功实现梭鲈全人工驯化,取得白斑狗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孵化北极茴、江鳕等国家级保护鱼种,年繁育特种鱼苗超500万尾。目前,公司旗下冷链物流加工区已建成特种鱼孵化车间、活鱼交易展示区等功能板块,养殖白斑狗鱼、河鲈等6种额河特色冷水鱼,产品辐射中亚及国内市场。
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同步带动哈巴河县产业布局优化。在龚巧玉院士团队规划下,当地启动“渔光互补”蓝色产业园项目,将渔业养殖与5亿元光伏发电工程结合,实现“水下养殖、水上发电”的立体开发模式。此外,企业计划深化冷水鱼预制菜、旅游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拓展电商及冷链物流网络,推动额河冷水鱼品牌走向全国。
哈巴河县委书记茅景龙表示,龚巧玉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落地,是县域经济“借智登高”的战略举措。当地政府通过“绿色通道”审批、“保姆式”服务等营商优化措施,为院士团队及合作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障。目前,哈巴河县已形成以冷水鱼产业为核心,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多点发力的产业集群,2025年集中开复工的36.2亿元重大项目中,3吉瓦光伏组件制造、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将与水产创新中心形成协同效应。
额尔齐斯河的春潮中,科技与产业的交响已然奏响。随着龚巧玉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的投运,这座西北边陲小城正以“院士经济”为引擎,在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平衡中,书写边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